9月6日,我校联合东营市科技馆在科技馆二楼科学展区成功举办“黄河根脉 艺韵传承”主题生态环保科技实践活动。活动融合生物、地理、美术三大学科,通过显微观察、地理模拟、艺术创作等多元形式,为中小学生带来一场沉浸式生态环保教育体验,助力培养具有科学素养与生态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少年。
本次活动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,以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为指导思想,依托科技馆专业平台,构建“科学认知-实践探究-艺术表达”三位一体育人模式。活动现场设有志愿科普宣讲、实践工作坊、互动小游戏等环节,内容丰富多彩。
在志愿科普宣讲区,东营市实验中学的学生志愿者借助自创的“黄河三角洲成因及水土流失影响因素演示仪”,生动讲解了黄河三角洲的形成过程与水土流失的防治知识,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聆听,直观感受自然力量与生态保护的密切关系。

▲学生志愿者演示黄河三角洲成因与水土流失实验。
生物学显微镜区成为探索微观世界的窗口。参观者仔细观察草履虫、水绵等水生动植物,热烈讨论“微观生命如何影响宏观生态系统”,在实验中深化对生命科学的理解。

▲同学们通过显微镜观察水生微生物,探索微观生态奥秘。
候鸟迁徙趣味游戏、生态科普知识竞赛等互动环节,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。参与者化身“候鸟守护者”,在游戏中学习鸟类迁徙知识,思考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,实现从游戏体验到现实行动的转化。

▲候鸟迁徙游戏吸引众多参与者,在互动中学习生态知识。
美术创作区更是吸引了广大中小学生的积极参与,他们利用废旧纸浆、花朵、树枝等环保材料,创作绘画、拼贴具有黄河三角洲地域特色的雕塑作品。他们制作的优秀作品将参加“生态绘韵”主题展览,进一步传递绿色创意。

▲美术创作区学生利用环保材料制作生态主题艺术作品。
本次活动赢得了参与者的广泛好评,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。不少家长表示,这类跨学科、多感官的实践教育不仅激发了孩子对自然的热爱,更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。作为拥有“全国文明校园”荣誉称号的东营市实验中学将继续深化校馆合作,开发更多基于本地生态特色的跨学科实践科技课程,推动环保知识普及与科学精神培育深度融合,将活动中成功的模式常态化、系列化,构建“学科融合+实践体验+社会参与”育人体系,打造一个学校、家庭、社会协同联动的生态教育共同体,鼓励更多师生成为生态文明的传播者、践行者,共同守护我们的母亲河,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,助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。